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麻黄的性味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麻黄的性味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甘草有哪些功效??能升压吗?
生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须根。主产内蒙,新疆,甘肃,山西,辽宁,吉林。
甘草,甘,平。归十二经。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去谈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补中益气常与党参,白术同用。治虚弱劳损,常与黄芪肉桂同用。治疗气虚血少常与党参,麦冬,桂枝同用。
清热解毒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同用。
祛痰止咳常与麻黄,杏仁同用。与风热咳嗽常与桔梗,桑叶同用。
缓急止痛常与乌贼骨,瓦楞子同用。
调和诸药,具有解毒,减缓或者降低毒性的功能。调和诸药用量是3--6克。作为主药可以用9--30克。
甘草为补气药。
1,何为补气药?
此类药物性味多属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经,也有部分药物又归心,肾经,以补气为主要功效,以补益正气,强身祛病为主的药物。
2,甘草以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产于内蒙古者质优。
因品味甘,纤维性甚强,似草质而获其名。被《神农本草经》推崇为上品。
3,[别名]:甜草,甜甘草。
[处方用名]:甘草,蜜甘草,炙甘草。
[偏名]:国老一一药性平和,通行十二经脉,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潤肺等多种功能,为处方所常用药物而获其名。
4,生甘草能补虚,归脾脾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因其作用和缓,多用于辅助药用。
5,生甘草归心经,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适用于心气不足所引起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等症。
甘草的基本作用,主要是以其纯甘之味,具补中益气之大力,且较参芪为廉。在本气不足,需要健脾益气时大量用之。非惟不见壅中,而且参芪疗效明显。总之,甘草的作用,远非前人所著录。在某些急需用大量黄芪的病例,依据药理和病理改用甘草二两,升麻三钱,药效较单用黄芪为高。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谢谢邀请!生甘草是常用中药饮片之一,常有人用它泡水喝,治疗咽喉肿痛。现有很多人对生甘草的药性缺乏了解,认为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无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这种认识有点片面,并不完全。现就生甘草的具体功效,以及副作用,作一个简答,供大家参考。
生甘草的主治功能
生甘草性微寒,有泻火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生甘草甘平和缓,与处方中寒热温凉各类药物都能同用,可调和各种药物的偏性,能使诸药和协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与毒副作用强烈的药同用,或入寒热并用的方中,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此外,生甘草还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可治各种急症,痛症。
生甘草的临床应用
生甘草含甘草甜素,多种黄酮类,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某些毒物有解毒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镇该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用治胃部痉挛疼痛,四肢挛急作痛,可与生白芍同用。用治痈疽肿痛,常与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作用。若为咽喉肿痛,可与桔梗,牛蒡子泡水饮用。用治一切食物或药物中毒,可单用煎水服用,与绿豆同用更佳。
生甘草为什么会升高血压?
生甘草在正常剂量,短期内服用,不会有不良反应,也不会升高血压。因生甘草有排钾作用,若长期久服或剂量过大,易引起浮肿和血压升高的症状,这与生甘草排钾作用有关。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不宜同用。
以上简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被世界粮农组织评为“第六谷”的植物-葛根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家地处大别山区,曾发过一篇《不想做“土特产”的大别山野生葛粉》
葛根在我们那的深山老林里生长,早先是农家采集制作葛粉自家吃,现在野生葛粉已经成为特产被在外的游子以及村里搞农家乐的人家拿出来售卖了。
葛粉的口感类似红薯粉,冲调方便,入口绵软,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八大经典中都有详细介绍葛粉的药用价值。
(这是我拍的挖完葛根后的枯藤)
(这是葛藤攀在野生油茶树上)
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肥大的根块。春季发枝,到夏季其茂密的藤蔓缠绕在树枝上或覆盖在地面上,可达一定面积,所以得寻着藤蔓去找。
葛的根块扎在地里很深,一般用锄头挖。如果找到的植株很大,那么根可能也很大或者有很多分支,挖掘的时间较长,到最后真的是手磨破、胳膊酸。
谢邀,【优植园艺】为您解答: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葛根,又称柴葛和药葛,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的药用价值极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葛粉称之为“长寿粉”,在日本被誉为“皇室特供食品”。葛根粉性凉味甘辛,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多种功能,可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疹、泄泻等多种疾病。
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小叶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宽 卵形或斜卵形,长8-15(-19)厘米,宽5-12(-18)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 被黄揭色绒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或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
中国大部地区有产,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神农经》谓起阴气,除消渴,身太热,明属三阳表热无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伤风伤寒,温病热病,寒邪已去,标阳已炽,邪热伏于肌腠之间,非表非里,又非半表半里,口燥烦渴,仍头痛发热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热可也,否则舍葛根而用辛温(如麻、桂、苏、防之类),不惟疏表过甚,而元气虚,必致多汗亡阳矣。然而葛根之性专在解肌.解肌而热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诸书又言能发汗者,非发三阳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发风温在经之汗也,实乃发三阳寒郁不解,郁极成热之汗也。又如太阳汗出不彻、阳气怫郁,其人面色缘缘正赤,躁烦不知痛之所在,短气.更发汗以愈,宜葛根汤治之,郁解热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诸书言发汗者此也。"
品种分类:
苦葛,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较肥大,长圆形。主要分布在低山沟谷中。葛根淀粉含量在8~10\%,含葛根黄酮较高。据检验,每 100克葛根含总异黄酮14.82毫克,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葛根,又称柴葛和药葛,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较肥大圆形,味苦、甘、黄褐色,含葛根淀粉12\%。主要野生低山沟谷中,当地农民挖野葛根打粉自食或市场出售。有的农民挖取野葛根,洗去泥沙,切块晒干,卖给药材收购部门。据检验分析,野葛含葛总异黄酮每100克达到21.59毫克,药用价值极高。
粉葛,学名葛根,又叫甘葛。粉葛是多年生藤本豆科植物,葛根特别肥大,含粉率在25~30\%。因含葛粉多而得名粉葛,又因葛根甘甜,又将粉葛称为甘葛。野生粉葛,主要野生于低山沟谷中,未经人工栽培驯化,含淀粉率在17~20\%。也可用来作人工栽品种。葛根粉性凉味甘辛,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多种功能,可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疹、泄泻等多种疾病。一般的粉葛质韧,纤维性强。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花卉园艺养护知识。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麻黄的性味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麻黄的性味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