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茱萸有什么作用与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吴茱萸有什么作用与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吴茱萸的功效是什么?
临床只要辨证的大方向准确,抓住主要症状,有时候应用伤寒论里面一些方剂,效果能立竿见影。
曾经治疗一个头顶疼痛的患者,每次头疼痛发作,头痛欲裂,时必须服用止痛片才能止痛,每次发作的时候伴有畏寒,怕冷,恶心干呕,反胃,有时肠胃胀痛等症状,考虑到伤寒论里面有一些关于吴茱萸汤的描述,比如“食后欲呕,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痰涎,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就跟上面病例的描述极为相似,因此使用吴茱萸汤治疗,效果明显。
吴茱萸汤主要的药物有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有温阳暖胃驱寒、升清降浊,治疗浊阴上逆所导致的头痛的作用,在临床上伴有有一些兼证,比如恶心反胃,腹部胀满,呕吐清水,四肢不温,腹部冷痛,都适合使用吴茱萸汤治疗。
吴茱萸汤也常用来治疗脾胃的虚寒证,效果也比较好,我在临床上也经常会搭配附子理中丸、平胃散或陈夏六君丸等方药,以加强疗效,确实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但是吴茱萸这个药味道呛烈,我一般临床使用1到3克,寒凝重症状明显的使用3到5克。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吴茱萸,来源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其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吐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满、经行腹痛、五更泻、高血压,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镇痛的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
在这里谈谈五更泄,即是清晨五时即泻。中药治疗五更泄首先“四神丸”,其中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佐生姜、大枣制作成治疗五更泄的神奇中药,其中吴茱萸取得的作用功不可没。
吴茱萸,别名吴萸、臭辣子、吴椒、臭泡子,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本草纲目》记载:“吴茱萸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注意不宜多用、久服,因为大量吴茱萸可引起中枢兴奋、视力障碍、错觉等。另外,阴虚有热者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吴茱萸煎剂、冲剂和灌胃均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降压时不明显影响心率;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在临床可用于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品同用,如导气汤。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常配伍清胃止呕之黄连,即左金丸。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常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如四神丸。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因吴茱萸可入肝、胃、脾、肾经,常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呕吐吞酸、经行腹痛、脘腹胀痛、五更泄泻、寒湿脚气等,现临床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婴幼儿腹泻等。
吴茱萸中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酰胺、罗勒烯、吴茱萸烯、柠檬苦素、吴茱萸酸、吴茱萸内酯醇及吴茱萸苦素等成分。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品中的有效成分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止泻作用,对心脏具有强心、抗心肌损伤、抗心肌缺血等功效,可扩血管、降血压;延长血栓形成;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氧化、升高体温等。
本品有小毒。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禁服。注意用法用量:2~5克。
本内容由北京积水潭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潘旭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吴茱萸有什么作用与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茱萸有什么作用与功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