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叫煨葛根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叫煨葛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煨中药?
要想正确地熬煮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必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的煮药器具,中医自从几千年之前,煮中药一般都是用陶瓷制的砂锅或瓦锅,因为有一部分的中药材是不能用铁器处理的,会损伤药材的有效药性,比方说何首乌,地黄。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玄幻的说法,砂锅丶瓦煲五行属土,万物秉承土气而生,用瓦锅能不损药性。另外现在的水晶锅也可以用来熬煮中药。
第二,正确的煮法,不同的汤药对于煮法上会有不同的讲究。比方说治疗太阳伤寒的麻黄汤,煎熬时要先煮麻黄,去泡沫,最后再加上其它的药材煮。还有些药材需要先煎或后下,水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是要注意的,我们在熬煮中药时,一定要问清楚,以免影响效果。如果实在不懂,可以请医院或药房代煎,避免出错。
第三,正确的服法,不同的汤剂对于服法也会不同。有的药需要一天喝三次,有的只喝一次,有的汤剂需要饭后服,有的需要饭前服。以伤寒论中的桂枝汤为例,需要在12小时内把药喝完,喝到身体微微有汗的时候,就不能再喝,即使药没有喝完也没有关系,还需要喝热稀饭帮助病人出汗,以及恢复体力。所以服法也是十分重要。
中国中医文化博大深远,每一小步都包含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智慧,希望大家在对待中医药方面,要恭敬,专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中药,使其能帮助到我们。
一、器皿选择
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宜,严禁用铁器。
因为很多中药材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制的器皿是能改变中药材的药性。而土生万物,陶瓷制的药煲属土。
1、加水使中药完全浸泡于水中,水面要高出中药2-3cm,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半个小时,需要先煎、后下或者一些粉末状的药材则不用浸泡。
2、煎药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一般每剂应煎三次,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用开水量较第一次应少,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40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三次各取药汁150-200毫升,混合均匀后,分三次喝完。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我们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的药力容易使病人吸收,自古以来 人们就以汤药为主 用它和疾病作斗争。
怎样煎中药呢
1.首先要选择器皿,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必须是没沾油)带盖,如果没有砂锅也可以用不锈钢或搪瓷(不可以掉瓷)锅,忌铁锅,铁器。
2.煎药之前首先要泡药,一般泡30多分钟,水没过药品2-3厘米左右。大火煮开后改用 小火,防止很快熬干而药的成分还没有溶解出来会影响疗效。改用小火后一般约30分钟左右,根据药性滋补药再时间长一些 大约一小时,解表药20分钟即可。
3 药品经过煎煮以后留下药液大约300到400毫升,儿童用药200毫升左右。特殊需要如两日一剂或三日一剂需增加药液或遵医嘱。
4.汤药剂型内经常有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包煎、等等。
先煎药,是指在煎群药之前先煎十五分钟左右 然后再入群药。
后下药,在群药即将煎好以前的五至十分钟左右,在放入后下药。如有砂仁薄荷等挥发油性的药物一定要加盖煎煮。
熔化药,用煎好的药液溶解,如芒硝,冰片等等。
煎药器具以砂罐为好,因其不易与药物发生反应变化。
用水量应根据药物的多少和药物吸水程度而定。
煎药之先,应先以凉水浸泡,使药物完全湿透,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份。但对紧急病除外。芳香,发散.药可武火急煎。如只有几味芳香药,为避免发散,可后下。补益类应文火慢熬。贝壳矿石类药物,宜捣碎先煎。对大黄,钩滕等药有效成份不耐高热,一般不宜久煎。对胶质粘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饴糖用煎好药烊化服用。果仁类药捣碎煎服。机杷叶,车前子可用纱布包煎。体积较大药物和含泥沙的药物,可先煎,虑出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贵重药如人参等宜另煎,煮好后兑入药服。
一般习惯一日剂,分两次煎好,兑均,再分二次服。煮药时间水沸后三十分左右为宜。发表药宜热服,清热宜凉,袪寒宜温…。治疟热可在发病前2小时服。安神宜睡前,驱虫,泻下,补益药宜空服,一般药物以饭后半小时服用即可。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叫煨葛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叫煨葛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